目前分類:好文共享 (10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 

(摘錄自《通情達理:品格決定未來》)

  我去一個小學演講,經過音樂教室前,看到一個孩子伸著兩隻穿著襪子的腳,坐在教室門口哭,我正想問他為什麼哭時,老師一把把我拉住說:「不要幫他穿鞋子,開學已經六週了,每次上音樂課,他都要老師幫他穿鞋子,已經三年級了,還不肯自己學著穿,每次都哭到有人替他穿為止,我們現在決定訓練他自己穿。他要自己肯學,別人教他才有用。」

  我聽了非常訝異,怎麼有三年級還不會穿鞋子?父母會不會保護過頭了?老師說現在孩子成熟得慢,有進了小學還不會拿筷子的孩子,也有不會扣扣子的等等,令人想到英國的查理王子,連牙膏都要侍從替他擠。有人認為這是福氣,什麼事都有人做得好好的,自己不必動手,我卻認為這是看不起自己,把自己當廢物看待,侍從一不在,自己就不能生活了。

  無獨有偶,回到家把報紙打開來看時,看到嘉義有位老師,讀者投書「小小晉惠帝,你我是幫凶」,原來這位老師在班上讓學生看一部電影《跑吧!孩子》,講一對小兄妹沒有錢買鞋子,輪流穿一雙鞋,有一天鞋子不見了,引出一串風波的故事。演完後,老師問學生的感想,學生說鞋子不見了,再買一雙就好,幹嘛這麼辛苦,大費周章呢?電影中,小女孩的母親要臨盆了,她趕著去鄰村請產婆,跑到一半,鞋子壞掉,她只好光著腳跑過滿是碎玻璃和尖石頭的路,滿腳鮮血淋漓,我們的學生完全不能了解為什麼小女孩不顧自己的痛,還要繼續跑,七嘴八舌在批評她不會想別的方法,沒有想到她的母親正躺在床上等她去求救。

  建國中學有位專門帶數理資優班的老師,在他寫的書《我的資優班》中,也提到颱風時,豪雨引起土石流,把山地一個村莊給埋掉了,他在感嘆生命無常時,一個學生說:「活該,誰叫他們要住那裡,幹麼不搬下來到安全的地方住!」一句話令人馬上想到晉惠帝及法國大革命時的皇后瑪莉‧安東尼(Marie Antoinette, 1755-1793)。我們的教育怎麼了?怎麼連第一流學校資優班的學生思想都如此幼稚?他們難道以為每個人都像他們一樣要什麼有什麼,吃好的,用好的,暑假去美國、加拿大遊學?

  這種飽漢不知餓漢飢的反應,使我想起桃芝颱風來襲時,尖石鄉居民用直升機撤離,一位國小校長向某慈善基金會要求緊急安置款,該基金會竟然要校長先寫計劃書送過來,等他們看了再決定,遠水救不了近火,令人感嘆。坐在冷氣房中的人完全無法體會無家可歸的緊急性。台灣的同理心,不但學生沒有,連大人也沒有。難怪政府官員的思考模式與決策都是如此自我中心,完全不知民間疾苦。他們大筆一揮「封山」,立刻斷掉梨山農民的生路,成堆的高麗菜爛在田裡,有車沒有路可以運下山去賣。孩子因此無錢繳學費,還得翻過中央山脈到宜蘭去上學,變成咫尺天涯。

  看起來,我們真的是如嘉義那位老師所說的,都是幫凶。我們沒有讓孩子去體驗課本以外的生活,沒有給他們機會去感受別人的苦難。歐洲有一個盲啞學校的校長規定,新進老師必須綁上眼罩一週,連睡覺都不可拿下,切實體驗盲人的感覺。校長說老師若不能體驗學生的狀況,便無法產生同理心,就無法拉近師生距離,便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。這位校長真是對極了,因為老師在綁上眼罩不見天日後,立刻體會到盲童的辛苦,不再責怪他們動作太慢,不耐煩的催他們快點。

  台灣近年來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,加上一連串的學童惡作劇,如把剪刀放在同學的椅子上,把同學的直腸戳破;把柳丁當球從二樓擲下,打瞎同學的眼睛等等,這些無知所造成受害者不可逆轉的身心傷害,終於使政府看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,開始推動生命教育。但是推行的方法仍然是課堂授課,由政府出錢編寫生命教育的課本,再擠壓原有的上課時數來「教」生命教育。

  其實生命教育不是用「教」的,它是用「體會」的,考它、背它是緣木求魚,徒勞無功。老師只要不出一大堆家庭作業,使孩子有時間注意課本以外的生活情形,週末再安排孩子去孤兒院、老人院服務,從實做中體驗生命的意義,就可以大幅改善孩子的同理心。父母本身也要改變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心態,不要一味追求高分,讓孩子誤以為只有讀書是重要的,其餘都不屑一顧。其實在現在多元化的社會,行行出狀元,能力比學歷重要得多。

  《侏羅紀公園》(Jurassic Park)的作者麥克‧克萊頓(Michael Crichton)說:恐嚇是最卑劣的斂財方式。「不要輸在跑點上」就是句恐嚇的話,恐嚇父母如果不送孩子去補習,就會輸給別人。童年是人格成長、品德塑造最重要的時候,許多父母為了不輸在起跑點上,把孩子的童年犧牲掉了,真是可惡又可悲。

  教養孩子沒有撇步,也沒有捷徑,父母最知道自己孩子的長處與習性,所以不要管別人怎麼補,安心的把孩子留在身邊,學習課本以外的人生知識。每個孩子都不同,天下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教養手冊,只要孩子每天迫不及待睜開眼睛,想趕快開始他的一天,你就做對了。

  人生是很公平的,現在你陪伴孩子成長,將來他會陪伴你年老。

 

wash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 /高希均 2003-12-17

專業外的人文素養

現代社會的一個特徵就是專業分工。它雖然帶來了整體的經濟利益,卻也使個人對於專業領域以外的一切都變得疏遠,形成專業領域中卓然有成;專業以外,陌生寂寞。

對專業以外的人與事,對專業以外的知識與環境沒有時間,或者沒有興趣瞭解,就有可能變成專業外的孤獨;甚至變成專業外的「文盲」。

在台灣社會中,我尊敬那些在專業領域中表現出色的人,但也令我嚮往一些在他們專業領域以外,所表現的博學多才與人文素養,例如清華大學的前校長沈君山、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、及實踐大學校長謝孟雄。

與年輕朋友交談時,我常向他們鼓吹:不要羨慕那些大官、那些巨商、那些新貴;而是要學習那些專業以外也不外行的人!學習他們在專業中,可沈醉其中;學習他們在專業外,也享有人文情趣。

1980年代的美國社會曾流行過「功能性文盲」(functional illiterate)一詞。它是泛指那些缺乏處理生活及周邊環境能力的人:如不會讀家具組裝的說明書,不能修理家中水電的細微故障,不會填報所得稅。把西方社會這種「實用性」的定義用到台灣,我們也會出現驚人的數字。我常擔心愈會用筆考試的年輕學生,愈不會用手來處理生活上的問題。

《紐約時報》的例子

當專業以外的知識--尤其是人文素養或泛稱的通識教育--所知有限時,就出現了專業之外的外行現象。自己就是一個例子。

接受過美國大學人文教育的學生,專家們認為他們就能夠讀懂:《紐約時報》《科學人》《華爾街日報》《紐約客》《經濟學人》等書報雜誌,並且會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。

只要在美國,我當然會看《紐約時報》。讓我坦白地承認,以它星期天兩百多頁的報紙來說,有一半是我看得懂的:如國際時事、新聞評論、財經金融、體育、旅行、書評;另一半基本上讀而不懂的:科學、文學、宗教、語言、考古、音樂、舞蹈、戲劇……。

看不懂不是英文的問題,是知識不足的問題。這正反映出自己當年在台灣讀大學時,都沒有接觸過的學科。年輕時沒有底子,工作後忙於專業,再要從頭學習並不容易。生活在西方社會,就會深切體認到自己做一個現代人的欠缺。

為什麼一個在台灣的大學生大體上都可以讀懂國內的報紙?原因是台灣報紙的水準是在配合讀者的程度,而不是在提升讀者的水準。那麼為什麼《紐約時報》會有那麼「高」的水準?實際上也無所謂「高」水準,它只是配合美國知識分子的閱讀程度。這就是說,人文教育普遍的美國社會,它們的知識分子是喜歡讀那些題材的。

台灣則不然。事實上,台灣早已出現專業外孤獨的現象而不自覺。我們周邊有多少讀理工、讀財經、讀醫農的朋友能侃侃而談哲學、宗教、藝術、文學、音樂……?因此大家就很自然地接受不需要什麼知識背景的八卦、暴力、情色、內幕及政治口水戰的題材。只要社會上人文素養低落、媒體的素質是難以提升的。

如何來補救這種專業外孤獨現象?那當然只有透過社會的覺醒與自我的學習。

「學習」才會贏

多位當代管理學者近年來都強調:企業制勝最大的關鍵,已不是資源、資金、技術,甚至還不是人才與創新,而是要有持久的能力比對手學習得更快、更徹底。企業是如此,政府部門也是如此,個人更是如此。

要判斷企業領袖或政治人物的成敗,只要認真觀察他們自身及重要幕僚,是否擁有較高的學習意願、較強的反省能力、較大的包容態度、以及較深厚的專業知識。

一個沒有學習能力的個人,他(她)的知識水準就會停留在二十歲左右的大學時代,他(她)的心智成熟也就停留在青少年期,這將是一個多麼殘缺的人生!

過去十年常聽到「愛拚才會贏」的吶喊,那是草根性的「匹夫之勇」;現在要提升到「學習才會贏」,來呈顯「知識之力」。

被譽為「學習型組織」大師的彼得.聖吉(Peter M. Sange),終於要在11月下旬來台親自講授「再造『學習型台灣』」。在他備受推崇的《第五項修練》一書中,他提出了五項修練:追求自我超越、改善心智模式、建立共同願景、參與團隊學習、推動系統思考。有了這種修練,當然就不會產生專業外的孤獨。

人的一生就是在尋找各種因素的平衡:家庭與工作,所得與休閒,儲蓄與消費,小我與大我。要做一個內外兼顧的人,我想不能超過八分時間用於「專業」,不能低於二分時間用在吸取「專業外」的知識;否則,就容易變成「太多專業,太少人味」。專業知識可以使自己擁有生活的舒適;人文素養才能使自己體驗生活的豐富。

一個圓滿的人生是指:專業領域內是內行,專業以外也不外行。不僅要做一位完美的專業人,也要做一位有人文素養的現代人!

 

wash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讓你的存在,成為別人的祝福

一隻蜜蜂和一隻黃蜂正聊天,黃蜂氣腦地說:「奇怪,我們倆個有很多共同點,同樣是一對翅膀,一個圓圓的肚子,為什麼別人提到你常是開心的,提到我卻說我是害蟲呢?」

黃蜂接著又忿忿地說:「我真不明白,真要比起來,我有一件天生的漂亮黃色大衣,而你卻成天髒兮兮的忙裡忙外,我到底哪一點不如你呢?」

蜜蜂說:「先生,你說的都對,但我想人們會喜歡我,是因為我給他們蜜吃,請問你為人們做了什麼呢?」

黃蜂氣急的回答:「我為什麼要幫人們做事,應該是人們要來捧我吧!」

蜜蜂接著說:「你希望別人怎樣待你,你就得先怎樣待人。」

很多人常會有懷才不遇的感慨,覺得為什麼自己有那麼多的優點、才華、能力,但卻沒有人懂得欣賞呢?

在人們眼中似乎總被忽略、冷落。

其實,就像故事中的蜜蜂與黃蜂一樣,一個人在這世界上的價值,不在於其「擁有」什麼,乃在於其為旁人「付出」了什麼,不在於其擁有那些優勢、才華、能力,乃在於其用那些優勢、才華、能力為旁人貢獻了什麼。

一個人的存在如果無法成為別人的祝福,那麼擁有再好的條件也是枉然。

讓自己的存在,成為別人的祝福。

讓自己的存在,為別人帶來香氣。


讓旁人的日子因為有你而變得更美好,那怕只是多做一個小動作,多幫忙一件小事,都可能會有許多意外的驚喜與感動。

想一想,你所處的團體、學校、辦公室,有因著”你”這個人的存在而變得更美好、更和氣嗎?

值得你我深思、共勉之
 

wash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英國人說的最溫暖人心的一句話,不是 I love you.  而是  Don't worry. 

Don't worry ,不用擔心,稍微學過兩天英語的人都明白。但從英國人嘴裡說出來,卻有著別樣的含義。 Don't worry ,在英國人嘴裡往往不是空洞的安慰,而是實實在在的幫忙。

一次,我在圖書館借書超期,網上一查要罰款 5鎊,我問圖書管理員,是不是現在就要交罰款。他說: Don't worry。回去再一查,欠款被免了。 

臨回國那天,徹夜趕論文,到了列印小鋪,已經上午 10點了。列印裝訂完畢,我拿著沉甸甸的兩本論文去研究生部,快到的時候,悄悄翻看看了一眼。看到兩處致命的錯誤,標題顯示錯誤!

我頭嗡地一聲,趕緊跑回小鋪。店員讓我把出錯的兩頁重打,又神奇地把錯頁取出,更換了裝訂。我感激萬分,問該付多少錢。得到的回答還是那一句:      Don't worry.

Don't worry. 當然不僅僅跟錢相關,它代表了一種大度、慈悲和豁免。 不久前,我也對別人說了句 Don't worry。雖然自己承受了一些不便,但我很高興能傳遞這一句溫暖的語言: Don't worry!
 
凡夫手持放大鏡時刻放大別人缺點;如果能欣賞別人,即是莊嚴自己。*
 


wash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)能彼此享受,而不會彼此忍受
()能彼此代求,而不會彼此要求
()能彼此認罪,而不會彼此定罪
()能彼此領會,而不會彼此誤會
()能彼此肯定,而不會彼此否定
()能彼此扶持,而不會彼此堅持
()能彼此稱讚,而不會彼此爭戰
 

wash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屬靈嘉言選集
『如果人的指責是莫須有的,我們就何必怕。如果人的指責是對的,我們難道還怕接受真理』(倪柝聲)
『驕傲使你成為一個絕頂愚昧的人』(李常受)
『弟兄們,要醒悟過來。我們有信息,有詩歌,但我們缺少實際的生活』(李常受)
『我們要記得,所有真實的知識都是在生命能力裏的。要防備僅僅將道理去告訴人。但願主拯救我們脫離傳授的工作。』(倪柝聲)
『所有有能力的人,必須成為神的家,成為基督的身體,才有用處。神必須拯救我們脫離一切的個人主義。』(倪柝聲)
『身體是一個生命,不只是一個原則。你如果不知道身體是一個生命,而光是憑著一個原則去作,那你不過是外面效法而已。』(倪柝聲)
『因為有亞伯拉罕在地上得了勝,神開始被稱為天地的主了』(倪柝聲)
『驕傲是撒旦所利用的大殺手你學會了一些事,也一有些才能,你會很有功用,那就是仇敵要來抓住你的時候。』(李常受)
『我與倪弟兄同工十八年….,大家都曉得,我在倪弟兄的職事上百分之千的與他是一,因為我的立場、我的態度、我的靈完全與他是一。我沒有一點破口,讓人說我是倪弟兄的難處。這樣的指控毫無根據。』(李常受)  
 
『神注重我們所是的,過於我們所作的;真實的工作乃是生命的流露,算得數的事奉總是基督的活出;將自己獻給神不是為神作工乃是讓神作工,凡不讓神作工的就不能為神作工。』(倪柝聲)
 
『凡不能為神的緣故不作工的,都不能為神的緣故作工。』(和受恩) 神的話臨到我們說,『不要作。』我們立即停下不作。不是需不需要、該不該、能不能,乃是神不要我作,所以我不作。
 
論驕傲:(李常受,如何作同工與長老,並如何履行同工與長老的義務P69~74
驕傲是我們天生墮落性情的屬性
一直要記住,謙卑要救你免去各種的毀壞,而邀來神的恩典
驕傲使你成為一個絕頂愚昧的人
在主工作中的爭競,不僅是雄心的表記,也是驕傲的表記
只顧自己的威望,而忽略別人的尊嚴,乃是狡猾驕傲的表記
提到自己的才能、成功、完全和美德,乃是驕傲的一種輕率型態
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,是驕傲的另一種形態
爭論誰為大,乃是驕傲的醜陋型態
想要為大,不想作僕役;想要為首,不想作奴僕,也都是驕傲的表記
作主轄管在你牧養下之召會的眾肢體,乃是你驕傲的一個很強的表記
用溫柔(謙卑的溫和表現)挽回一個偶然為某種過犯所勝的弟兄,必保護我們不受同樣的試誘
自誇、自高、自榮、貪圖虛榮,都是驕傲的醜陋,卑下的表現。
 
要提防:(李常受,如何作同工與長老,並如何履行同工與長老的義務P76
不模成基督的死-不否認(治死)你的己、天然的人、天生的個性、肉體、愛好和雄心
不嚴格的照著調和的靈生活行動
不將心思至於調和的靈
不藉著耶穌基督之靈全備的供應而活基督,以顯大基督
不與基督同活,不與祂一同行事、工作並行動
不讓父照其榮耀,藉其靈,用大能加強我們裡面的人,而使基督安家在我們心裏,叫我們成為三一神的豐滿(彰顯)
不『恐懼戰兢,作成你們自己的救恩,因為乃是神為著祂的美意,在你們裡面運行,使你們立志並行事。』
 
 

wash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一個聖徒(教會亦然),最大的墮落,就是離棄當初的愛心。
聖徒的危險就是外面不改從前愛主之習,而裡面已失當初愛主的心。
一個愛主的人,能在今生就享受人所未曾看見,未曾聽見,未曾想到的好處。
我們要除去世界,並非世界不可愛,乃是因為我所愛的不在這裡了。
我們不怕對基督太愚忠了,不怕對基督太熱愛了。愛主、事奉主、順服主、對主忠心,是不能有限度的,是不怕太多的。主喜歡我們不顧一切的愛主,不講理的愛祂,違反人情的愛祂。…愛祂、奉獻給祂、完全順服祂,到人以為是太過的地位。
我們所缺乏的不是我們沒有愛主的心(這個,我們當初就有了),乃是我們不能保守那個愛心。
我們斷不可因什麼人事物來愛神,我們只能因神而愛神。
太十37:「愛父母過於愛我的,不配作我的門徒,愛兒女過於愛我的,不配作我的門徒。」
主要求我們一切都給祂,少一點也不行。不是相對的愛,乃是絕對的愛;愛主即叫自己傷心,才能愛主到快樂的地步。愛主而未得著快樂的,是因尚未因愛主而傷心。
主以為我們待祂,永遠不會太好的;愛祂,永遠不會太多的;順服祂,永遠不會太過的。
傳福音所要得的果子,並不只叫罪人上天堂而已,乃是要叫每一個蒙恩者成功作基督的情人。

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~【From:倪柝聲文集】

wash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克己一部分是論到人,但實在說來,大部分是論到 神。聖經吩咐我們,叫我們要“彼此尊敬”,並要留心增進別人的福利(參羅十二10;腓二4)。聖經所以給我們這樣的教訓,是因爲除非我們邪惡的本性首先被醫治,不然我們絕不能接受。我們都爲私心所蒙蔽,爲自愛所誘惑,人人以爲自己有權高自己,同時低估與我們相比的人。
 
假若 神賜給我們一種特別的恩賜,我們便立刻把它當作自己的功德而洋洋自得,自鳴清高,不可一世。我們將自己所有的罪惡,小心翼翼地隱藏起來,不叫別人知道,以爲自己的過失很小,微不足道,無關宏旨,甚至有時候還沾沾自喜,以爲是我們的美德。假如我們所自負的才能,在別人身上發現了,甚至強過我們,我們因爲要抹殺別人的優點,就不惜以最大的惡意貶損他們。如果他們稍有過犯,我們不但給予嚴密的注視與苛刻的批評,甚至還出於嫉恨之心故意誇大其詞,加以渲染。我們每一個人都自以爲不同流俗,超乎常人之上,因此,嫉恨進而粗野;我們甚至刻薄自負地將他人視爲低我一等。窮人服從富人,平民服從貴族,僕役服從主人,文盲服從學者,可是沒有一個人不以爲自己比別人強。所以大家都在那裡諂媚自己,仿佛自己胸中有一個王國,而自命不凡。人人都是自以爲是,對別人的意念行爲吹毛求疵,若有爭論,即勃發毒恨。只要他們覺得事事稱心如意,他們才會在別人身上發現溫和;但當他們受到騷擾和刺激的時候,有多少人尚能保持他們的幽默呢?若想生活得快樂,必須根除自己的野心與私心,此外沒有其他救治的方法了。
 
如果我們留心聖經的教訓,我們當牢記,我們的才能,不是我們自己本來有的,乃是 神的恩賜。
 
若有人以他的才幹而自傲,即顯出缺乏對 神的感恩之心。保羅說:「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?你有什不是領受的呢?若是領受的,爲何自誇,仿佛不是領受的呢」(林前四7)?我們務必儆醒,承認自己的過失,真正謙虛。如此方不致驕矜自持、有充分理由覺得悲愁。另一方面,我們若在別人身上看見 神的恩賜,就必須尊重那恩賜並持有這恩賜的人。若我們抹殺 神所賜他人的光榮,那不過是表示自己是何等的邪惡。我們不要重視別人的過錯,但也不可以諂媚慫恿他們犯錯。
 
萬不可因人的過失餓而侮辱之,因爲向人表現仁愛與尊重乃是我們的本分。若我們尊重他人的榮譽和名聲,凡與我們有來往的人,不拘他們是誰,我們都要以禮貌、友愛、謙虛,和溫柔的態度對待他們。因爲我們除了在心靈深處以自卑敬人的精神待人以外,再沒有其他的方法,能使我們達到真正的謙和(羅十二10;腓二4:林前四7)。
 
------摘自 加爾文  基督徒生活手冊
 

wash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前日去參加一個婚禮﹝天主教儀式﹞神父在彌撒當中,用一張一百元紙鈔作了個比喻,我自己聽了,想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神父手持一張新的百元鈔票舉起問大家:「誰想要?」

沒人出聲,神父又說:「不要怕羞,真的,誰想要就舉手啦。」

全場大約三分之一的人舉手,神父又將這張百元新鈔揉成一團,再打開問:「現在還有誰想要?」

仍然有人舉手,但少了差不多一倍,神父再將這張紙鈔放在地上用力踩了幾下,再檢起來打開,問大家:「那這樣還有人要嗎?」全場只有三、四個人舉手。

神父請了一位男士上台,把一百元給了這位男士,說這位男士是三次都舉手的,當全場大笑時。

神父示意大家安靜,並向新郎說:「你今天迎娶的這位心愛的女士,就如同一張新版的百元鈔票,歲月加上辛勞,就如同殘破的一百元鈔票一樣,令起初寵愛的人,變了心,事實上,這張一百元鈔票仍然是一百元,它的價值全沒有改變的,希望你可以像這位男士一樣,懂得真正的價值和意義,不要讓外表帶領你走人生路!」

wash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前幾天中午接到么兒老師的電話:「安安在走廊打棒球,被球棒打到左眼上方,眼鏡也碎了。」我十萬火急趕到學校,將摀著左眼、還流著血的兒子帶去醫院。醫生說:「眼鏡碎片割到眼皮,幸好沒傷到眼球,不過要縫個五、六針。」

回到家中,我忍不住責問他為何在走廊打棒球,「老師不是規定不可以在走廊打棒球嗎?你怎麼可以不聽話?」「我沒有,我是上廁所路過,剛好小傑揮棒才打到我的。老師好生氣喔!她是不是以為我不乖?」

隔天早上我到學校,請老師查明事情原委。我向小傑保證不會要求他賠償眼鏡後,他才低頭承認:「安安並沒有跟我們在走廊打棒球。」老師這時改口稱讚兒子:「安安一向是個好孩子。」

黃昏時,我一如往常在校門口接兒子放學。回程中他遠遠看到小傑,興高采烈對他揮手:「小傑,再見!」

「安安,你不會氣小傑打破你的眼鏡,又害你受傷嗎?」我訝異的問。「不會啦!他又不是故意的。」兒子心無芥蒂。

「可是,」我仍忿忿不平:「起先老師還冤枉你不乖;而且你流好多血,又縫了五針,一定很痛!何況小傑也沒賠我們配新眼鏡的錢。」

「媽,沒關係啦!幸好最後老師知道我不是壞孩子;幸好眼鏡碎片沒弄瞎眼睛;幸好那些在走廊打球的同學沒有再被處罰。」兒子在機車後座,小腦袋靠在我肩膀,「媽咪,妳知道嗎?小傑他沒有媽媽,爸爸找不到工作時還會對他兇,幸好妳沒有跟他要配眼鏡的錢,我怕他會被他爸爸打。」

我感覺他雙手攔腰把我抱得緊緊,「幸好我有爸爸媽媽疼。對了,眼鏡錢可以從我的零用錢裡慢慢扣呀!」

看著兒子蹦蹦跳跳進了家門,我的眼角有點濕了。孩子,媽媽真是慚愧,為什麼我只想到老師對你的誤會和同學造成你的受傷;反而是你那一連串的「幸好」,讓媽媽領悟了什麼叫善良、體貼、包容及惜福。


孩子,謝謝你!


【2005/05/20 聯合報】

wash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